房市吹霸王級寒流 1月交易量重挫3成 房仲曝價跌時機
全台房市經歷「金龍海嘯」的央行打房,進入2025年顯然仍欲振無力,1月適逢農曆年節,工作日大減,買氣也大幅萎縮,六都買賣移轉棟數總計1萬4226棟,是自2023年1月以來最低。專家指出,買方出手更謹慎、賣方對價格仍有堅持,雙方認知加大,導致交易量明顯下滑。
根據六都地政局公布1月買賣移轉棟數,台北市為1604棟,月減35.1%、年減44.5%;新北市為2862棟,月減37.7%、年減50.5%;桃園市為2789棟,月減36%、年減36%;台中市為3249棟,月減30.1%、年減39.5%;台南市為1380棟,月減32.1%、年減44.3%;高雄市為2342棟,月減29.8%、年減43.6%;六都總計1月買賣移轉棟數為1萬4226棟,月減33.7%、年減43.2%。
▼今年1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皆下挫。(圖/住商機構提供)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,央行去年9月啟動第七波信用管制,令全台買方出手更加謹慎,而歷經疫情後多頭,賣方對價格仍有所堅持,買賣雙方認知拉大,加上1月底適逢春節假期,工作日大減,交易量明顯下滑。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,1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,年前採買年貨、大掃除等活動均讓購屋行程暫緩,交易天數減少影響到房市量能,加上民眾對於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已翻轉,於年前縮手等待,購屋態度轉趨保守。此外,新屋交屋普遍趕在12月完成登記,少了新屋交屋潮的挹注,都讓六都1月建物買賣移轉量年減33.7%。
徐佳馨補充,市場上雖說銀行申貸排隊問題減緩,惟買賣雙方對價格頗有落差,同時又逢美國政壇巨變,讓自住與置產型買方出手皆更為蹉跎,是整體交易趨緩主因。
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,2024年9月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,全台掀起金龍海嘯,去年下半年度交易量逐月緩降,僅去年12月適逢年底房市旺季,出現短暫回溫趨勢,直至今年1月,春節提前到來縮短交易時程,加上政府打房重挫市場,買賣雙方缺乏信心,兩大因素形塑出這波「房市霸王級寒流」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表示,去年初正逢新青安激發的首購潮升溫,如今已逐漸反轉降溫,加上公股行庫的放款態度依然保守,民眾申貸仍須等候,使今年1月的交易量,不論年月表現都明顯縮水3~4成。
▼今年1月房市交易量為2023年1月以來新低。(圖/台灣房屋集團提供)
隨著交易量緊縮,是否出現買方期待的房市下修?徐佳馨認為,端看股匯市場穩定程度而定,且2025年為過去房市多頭後的第一波新案大交屋潮,是否牽動價格表現,值得留意。
陳金萍補充,今年面臨川普上台,美國政經政策施策方向將牽動國際經濟,美中關係變化也將影響台海情勢及中東局勢的變化,全球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;國內房市在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的狀況下,民眾對於房價上漲預期已反轉,今年房市「量縮價跌」格局已確立,若賣方因應市場變化適度調降售價,成交機會可大增,因此「今年房市的交易關鍵是價格,價跌幅度將決定交易量回穩的速度」。
至於全年的交易量則不容樂觀,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認為,今年銀行房貸水位警報尚未解除,央行是否會再次升級打炒房措施也影響著買方心態,第一季度的交易量能恐怕難見起色,在現行政策沒有大幅調整的前提下,預估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將落在28~30萬棟。
張旭嵐也指出,自去年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,市場量縮趨勢鮮明,加上國際間的關稅戰再起,牽動全球物價水位與台灣的科技業發展,因此展望蛇年整體買氣偏向保守,若政策沒有太多變化,預估全年全國買賣移轉量可能將面臨30萬棟保衛戰。
(封面示意圖/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