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鎮漁港燒81億改建 陳吉仲力挺:深具前瞻性
高雄前鎮漁港改建,耗資前瞻預算81億元引發議論,遭國民黨、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持續追打,砲轟獨厚綠營執政縣市。農業部部長陳吉仲今(4)日則強調,前鎮漁港是國內最大遠洋漁業基地,且已50年沒整建,如今除了更新老舊設備,更能提升遠洋漁業300多億元的年產值。
前瞻補助爭議 陳吉仲上火線回應
陳吉仲指出,台灣是海洋國家,海洋漁業發展也是由近海而遠洋,在1960、1970年代政府奬勵發展遠洋漁業,同時在前鎮開辟遠洋基地港,當時在東亞已是名列前茅的漁港。遠洋漁船散佈在三大洋作業,捕獲一般常見的秋刀魚、魷魚、鰹鮪等各類魚種,高雄前鎮漁港至今仍是國內最大的遠洋漁業作業基地。
▼漁業署公布前鎮漁港施工前後對照圖。(圖/漁業署提供)
81億花在哪?4大改建重點曝
台灣遠洋漁船僱用外籍船員補足勞動力缺口已是常態,在前鎮漁港每年有約1.5萬人次的外籍船員,隨近300艘遠洋漁船返港卸魚、整補,過往在漁船靠岸後,這些辛苦的船員有些會停留在狹窄的漁船上,無處可去。船上欠缺足夠的衛浴、休閒等生活輔助設施,船員不僅無法趁靠岸好好休息;長期處在狹隘擁擠的生活與工作環境,對船員身心健康會造成極大壓力,倘若又遇到颱風等天災,船上船員更會暴露在風險當中。
陳吉仲表示,台灣是一個負責任的捕魚國家,讓遠來的外籍船員在基本權益、生活環境與安全等能夠得到照顧,不只是照顧產業永續,更是維護人權的基礎工作。因此在前鎮漁港更新,特別興建「多功能船員服務中心」,提供外籍船員可以上岸安心休息的安全處所,估計每年可供近1.5萬人次外籍船員住宿、盥洗,讓離鄉背井,在海上拚搏的外籍船員,可以在陸地上過個幾天好好吃飯、洗澡、睡覺、與遠方家人聯絡的日常生活,「人權不遠,就是將心比心」。
▼(圖/漁業署提供)
55年首次整建 提升效率、安全與人權
另外,前鎮漁港從1968年完工至今,已經超過50年沒有更新調整,不僅設備老舊,隨著作業量越來越大,卸魚碼頭水深不足,難以讓大型1000至3000 噸級漁船卸魚及停泊,漁船席位也一位難求,且卸魚作業及市場批發空間部分重疊,容易帶來衛生安全顧慮,交通不便也拖累進出效率。
除此之外,不只周邊社區廢水流入港區,卸魚清理及生活廢水等,也會排入港區中,造成水質惡化、發出臭味,完全不符合台灣最重要遠洋漁業基地的需要,「前鎮漁港建設專案,就是要一次徹底改善這些累積了50年的問題」。
陳吉仲進一步解釋,將市場改建為「多功能水產品運銷中心」,逐步導入食品安全衛生管制系統(HACCP),維護水產品衛生安全;並改建-7.5公尺「深水碼頭」,並同時浚深港池,最大可供3000噸級遠洋漁船泊靠;同時進行「下水道建設」,讓雨水與汙水分流排開,並升級中區污水處理廠設備,提高港區的污水處理效率,維護港泊區生態水質及整體環境衛生;以及進行道路、人行步道等交通動線設計與建設,並導入智慧交通等各式設施,提高運輸效率。
陳吉仲強調,整體更新升級,就是要達到提升前鎮漁港的「效率、安全與人權維護」的目標,這不僅是為了提升遠洋漁業300多億元的年產值,更是可以為上千億產值的遠洋漁業相關的補給、網具、冷凍加工及造船整修等關聯性產業,帶來更多連帶提升的效果,是深具前瞻性的基礎建設升級工作。
▼(圖/翻攝自陳吉仲臉書)
(封面圖/漁業署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