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天價商辦亮相!聯強營運總部啟用 總裁:將挑戰獲利新高
「我們終於有自己的總部大樓了!」聯強國際董事長苗豐強今(21)日開心在南港的全球營運總部宣布大樓啟用,為2019年以每坪約100萬元天價、陸續斥資總價63.6億元,買下南港輪胎舊廠開發案「世界明珠」整棟商辦,看好該區三鐵共構、交通方便,總裁杜書伍直言,當時的天價如今看來已帶動周邊環境發展,現在南港到處都在都更、到處都是工地了。
3C通路龍頭聯強國際今日舉辦全球營運總部「聯強國際大樓」啟用記者會,苗豐強感嘆,聯強國際是聯華神通集團唯一還沒有自己大樓的公司,為了這棟總部大樓,從買地之後開了200多場會議溝通討論,就像聯強垂直整合所有產品再布局銷售全世界一樣,總部的啟用就像非常優化的高速公路,看好位置就在南港車站旁的三鐵共構優勢,更能發揮企業的附加價值。
杜書伍表示,聯強成立36年,將營運資金優先投注於拓展版圖與建構系統機制,陸續在亞太26個城市興建了26座運籌中心與9棟辦公大樓,總計投資於營建的金額超過200億元,對於如何選地、設計、營建到物業管理累積不少經驗,也對如何高效規劃與管理辦公室,亦歸納一套有效的管理規範。
▼聯強國際今日舉辦全球營運總部啟用茶會。(圖/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)
然而集團營運總部的「家」卻始終遲遲未啟動,「房子、土地,會自己去找到主人」,杜書伍說起當初買地的過程其實非常快速,一聽聞南港輪胎的「世界明珠」開發計劃時,得知有台北東區門戶計畫,又有機會可量身訂做,很怕錯失機會,就趕緊找上南榮開發商談,「過程都非常快」,但實際到簽約仍談了一年多,就是為了討論規格和價格。
「世界明珠」舊廠開發案由南港輪胎子公司南榮開發建築負責,聯強國際取得 15 樓層的辦公大樓,各樓層面積皆約403.89坪,共計約6058.35坪及停車位100個,建物每坪約100萬元,總交易價格高達63.5835億元,為當時創高紀錄。
2019簽約至啟用的5年間,還遇到百年瘟疫COVID-19如此特殊的狀況,杜書伍表示,半導體界一定清楚,當時材料斷斷續續、運輸有問題、價格飛漲,然後半導體需求爆漲,因此四處建廠,導致營造業搶建材、搶工人的狀況更嚴重,「南榮還到鋼鐵廠監工,就怕建材被搶走」,還提及「半導體產業蓋廠房就是要趕著出貨賺錢,所以建廠也很敢出錢,我們怎麼跟他們拚?」還好最後仍有堅守住人力物力,才能及時完工。
▼杜書伍分享從買地簽約到興建的過程。(圖/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)
當時買下南港商辦單價達百萬元的創區域天價,杜書伍表示,由於當時所有關係企業都有營運總部大樓了,只有聯強沒有,當時一看中南港的地,才會很快就決定,事後來看,100萬元的天價成功帶動了周邊環境與建設,現在看到每個地方都在做都更,南港已經變成建設中的大工地,未來相當可以期待。
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,一般企業設置總部,無非就是透過租賃、買賣、自建三個途徑,租賃雖可將租賃成本提列為費用,還有透過未來搬遷來換屋、升級的優勢,但仍須支出一筆不小裝修費用作為資本支出,並有租金調漲的壓力,對於想長期耕耘、以總部作為企業擴張支點的公司來說,往往會以購置方式來增強企業資產、形象、招募的核心,所以近年重建或購地自建成為不少企業總部的途徑。
然而目前台北市大面積的蛋黃區土地一地難求,公有地也只提供地上權,間接讓企業轉向「包棟」全新商辦大樓,甚至以委建或量身定製的策略來滿足能源轉型、淨零碳排、科技運用、建築安全、靈活辦公、ESG需求。黃舒衛分析,最著名的就是「世界明珠」,在工程初期充分按豐富的企業經驗,就建築規劃、建材選用、格局調整、設備優化等項目,提出完整客變要求。尤其超越精裝修精神的規劃及交易,不但成就單一指標個案,也同時擦亮區域發展的招牌,市場影響力極大。
▼專家認為聯強全球總部總部不單是指標個案,同時也擦亮南港區愈發展的招牌。(圖/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)
以選址南港的角度來看,黃舒衛認為,聯強是通路商,不是製造業,所以重視供應商及客戶的聯繫,跟一般產線、研發的規格需求不同,因此軌道交通、高科技聚落及會展中心的優勢,都是落腳該處的考量點。
最後,對於3C市場的展望,聯強國際副總裁杜書全坦言,因為商用市場還不錯,所以今年的市場比去年好,但仍沒有預期好,主因是AI數位轉型還在持續進行中,消費市場雖較去年小幅成長,但如何以AI帶動PC及手機產品的換機潮,今年還沒看到發揮,仍須看明年的狀況,「原則上是樂觀的預期,AI新產品可在明年陸續推出,AI應用愈來愈多,可望促進市場消費,相信會是相當不錯的一年」,並強調「半導體業務明年還會是持續蠻好的」。
針對美國總統大選將到來,杜書伍認為,地緣政治因素雖然會對經濟帶來影響,但僅對生態有挪移效應,影響並不大。至於後續營運,過去採取兩線並行策略,不斷開拓業務外,內部也持續布局數位化運作轉型,來大幅提升品質效率,因此新大樓啟用,也保留部分空間留待後續數位化業務、擴產,預留AIoT科技功能等,將持續挑戰後續營運、獲利創新高水準,以小碎步快走方式邁向。
(封面圖/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