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齡老屋歷經多年使用,結構逐漸脆弱,甚至不適合居住,但許多老屋座落位置佳,民眾看上其投資效益,也因此至今依然是熱門物件。PTT上有鄉民就提到,最近看上一間屋齡50年的蛋白區公寓,經過一番考量,仍猶豫是否該入手。
他接著表示,該物件周遭生活機能還不錯,距離捷運站走路8~10分鐘,但因屋齡超過50年,向幾間銀行詢問貸款卻頻頻碰壁,不是對方不承做,就是能貸的成數不高。他不禁思考,若買來出租個幾年,屆時屋齡達60年,恐怕要脫手已經不容易,好奇這類型的物件,除了等都更之外,有無其他誘因?
其餘網友多半認為關鍵點取決於物件的地點、屋況以及入手價,「爛到不能住就都更了,不想等就加價賣給下一手等」、「台北市60年老公寓也有人成交」、「便宜治百病,只怕不便宜」、「買來出租的我看有7成,買來等都更的也有3成。50年以上買來自住的,這種人鳳毛麟角」、「確認一下距離捷運站是否有在500m內,有的話或許還能賭一下TOD的可能,超過的話大概連都更都不用等了,直接等垮掉比較快」。
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曾提醒,以建築物的耐用年限50年來舉例,如果買大於30年的中古屋,必須承擔的風險就會相對較高,可能歷經10至20年就必須有換屋的打算,否則建築結構上也可能遭到破壞影響安全;因此建議中古屋的年分不能過於老舊。
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也曾表示,有民眾會為了自住兼投資使用,購買老屋等都更、改建,但屋況較差的房子,整修裝潢費高,且計算時間、金錢等成本未必划算,還有可能因為政策、人造因素等,改建規劃一拖再拖,甚至不了了之。他認為,若是為了投資,前提是「購入價格要便宜」,才具有投資報酬效益。
(封面示意圖/好房網提供)
更多好房網News→
買房快搜
/樂屋網提供Live直播
廣告 - 請繼續往下閱讀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