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青安「年薪80萬⭣最多」 他讚青年買房成效佳 網酸:爸媽才是主力

新青安政策引起一波青年購屋潮。有網友列出新青安核貸件數,發現年薪80萬以下的核貸件數最多,認為「讓年輕人買得起住得起」收到成效。但不少網友對此提出質疑。
該名網友在PTT以「年薪80萬以下是買房主力」為題發起討論,並列出近期公布的新青安核貸件數資料,依據薪資年齡層區分如下:
年薪80萬以下:16139件
80-120萬:8715件
120-160萬:3961件
160-200萬:2615件
200-300萬:2264件
300萬以上:1939件
從中可看出,核貸最多的是「年薪80萬以下」的族群,占比高達45.29%。對比年薪300萬以上的年齡層,共只有1939件,佔總體的5.44%。他認為由此可見,新青安政策受益最大的是低薪族群,幫助許多年輕人省下房租一圓買房夢,讓青年能安心成家的用意也收到成效。 因此認為,年薪80萬的低薪族以下才此波新青安政策下的買房主力。
▼原PO從統計數據中,看出新青安政策核貸件數最多的是「年薪80萬以下」的族群,認為政府幫助青年成家的美意收到成效。(示意圖/取自pixabay)此論點吸引許多網友討論,但不少人認為原PO的推論不夠精確,忽略了評估低薪族如何拿出「頭期款」的問題,並認為低薪族之所以能買房,恐怕背後有父母的支援,甚至可能是父母的人頭:「頭期款父母贊助的居多,主力其實還是老人」、「說真相吧,80萬以下的爸媽出多少統計上看不出來的,爸媽出頭款,以新青安貸一千萬年收80也很輕鬆」、「年薪80萬,但是現金財產很多,來源爸媽」、「估計一堆爸媽叫來買的」、「現在第二戶就限貸,我猜低薪買房很多都不是靠自己啦」。
▼有網友指出,從數據上看起來像是不少年薪80萬以下的低薪族買了房,但深究的話恐怕都有來自父母的金援。(示意圖/取自Pexels)
也有網友指出,低薪族本來就佔社會整體大宗,反之高薪族群是少數,原PO的推論有偏差:「最多件是因為很多人都是年薪80萬以下」、「有沒有一種可能,80萬以下人最多」、「不是這樣算的,你要看母數比例,或是比較歷史趨勢, 薪資80萬以上占買房比例一半以上,但人數占全體受薪比例才多少」、「因為總共3萬6千件,裡面妥妥的中位數薪資以下用不到40%,甚至可能低於30%」、「照你的數字解讀配合台灣薪資中位數50萬左右,應該會得出新青安基本上都在幫助中位數以上的人的結論」、「中位數才三萬多,主計處只敢提平均」。
還有網友指出新青安政策的問題,雖然立意良善,但實際上運作時仍可能成為炒房手段:「不用報稅的,爸媽有錢拿小孩當人頭的一大堆,新青安就是失敗政策,想幫助弱勢條件門檻也不弄嚴一點,淪為炒房幫兇,又或者其實本來就不是要幫助年輕人,那很成功,成功炒房價順便把房貸弄爆」。
(封面示意圖/取自pixaba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