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售屋買車位「被剝兩層皮」? 內行人:1狀況才可能
預售屋車位被算在公設比裡面,建商又要求另外付車位價,這樣是「一層牛剝兩層皮嗎」?有網友質疑購買預售屋所附的停車位是法定停車位,被納入公設比例當中,為何後來建商還要再收車位價,這種作法不是繳兩次費嗎?還是說建商藉此虛灌坪數?貼文曝光後引來不少網友指正,認為貼文者不清楚公設比的設計,車位坪數是額外計算的。但也須留意,即使額外計算,仍有1狀況可能讓購屋族繳了錢又被偷灌坪數,不可不慎。
一名網友在《靠北建商2.0》詢問,購買預售屋時是否曾碰過下列情況。他指出,現在購買預售屋,車位都屬於法定停車位,但在沒有權狀的情況下被歸類為房屋公設比當中的「大公」或「小公」。但建商在販售預售屋時,確實常額外再收車位價錢,每個車位要價150到200萬,網友質疑,當初買房子時已經付了一筆含有公設比費用的售價,現在還要額外再繳車位錢,「這樣算不算一頭牛被剝兩層皮的情況?」,還是說這種作法是建商用來虛灌坪數,壓低單價的做法?
▼(圖/靠北建商2.0)
貼文曝光後不少專業網友紛紛解釋,有人指出公設比並不能混為一談。「公設分為:全部共有(大公),一部分共有(小公、車公)。通常說的公設比,是只計算「大公」和「小公」,「車公」作為額外銷售用。因此,板主提到的車位持分,只是車公總面積的持分,與建物銷售的公設比無關」、也有網友指出如果將車位坪數算進公設比,那肯定不是專業人員「現在的法定車位是有權狀,但不是獨立權狀,可以買賣但不能外賣,必須附在你的房子下面,坪數是另外加的,跟公設比沒關係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根據內政部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》規定,車道面積一般來說應該分到車位內計算,由車位持有者共同分攤,因此車位坪數有大有小。但是停車位旁的車道其實很容易被建商做手腳,有些建商會將車道納入公設比當中,提高價格,但車位又要額外付筆金額,等於停車格總共付了兩次金額,這才是剝兩層皮。
有房仲透露,若是車位權狀坪數與標準車位停車格4.5坪大小相符,代表車道恐已經納入公設比當中,建議購屋者提早和建商確認,避免吃虧。
公設比一般泛指房屋所有權狀中,不是房屋實際使用坪數所佔的百分比。大致可分為「大公」、「小公」,大公乃是指全體住戶共同分擔的空間,譬如樓梯間、游泳池、交誼廳等;小公則是部分住戶共同分擔的空間,像是該戶樓層電梯外的通道空間、走廊等。公設比的計算方法為「持有公設面積÷權狀坪數×100%」。
而車位一般也可分成三種「法定車位」、「增設車位」、「獎勵車位」,法定車位乃是依法設置的車位,沒有獨立產權,增設車位則是法規外另增設的車位,有獨立產權,至於獎勵車位則是政府額外提供獎勵容積的車位,但已經於2011年底結束,僅能在中古屋看見。
(封面示意圖/Pixaba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