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救火車頭!營造業移工聘雇大鬆綁 宏普老總:根本不夠分
勞動部預告放寬製造業、營造業、農業和長照機構聘僱移工的規定,還新增雇主承接國內移工的鼓勵機制,部分觀點認為增加移工能緩解營造業缺工,甚至讓房價下修,但宏普建設總經理游武龍認為幫助有限,營造業預期增加的移工僅8千人,僧多粥少不夠分配,加上移工素質難以控管,坦言政策「無法有立竿見影的成效」。
勞動部預告放寬聘僱移工的規定,包含水產加工、豆腐製造以及金屬船體等行業,移工核配比率由15%調高為20%,此外營造業民間工程業者得以最高40%比率聘僱移工。根據勞發署副署長賴家仁的說法,政策實施後,台灣預計一口氣增加超過2.8萬名移工,其中營造業將增加8千人。針對如何核配名額,他透露勞動部會尊重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審查決定。
宏普建設總經理游武龍告訴EBC地產王,業界對放寬聘僱移工資格給予肯定,但營造業缺工問題行之有年,不是隨便開放移工進來就能解決,政策要有配套措施,再者移工素質良莠不齊,針對產業需求必須設法兼顧數量跟質量,才識業界期盼的重點。
他提到,本次預告放寬標準,營造業預估能增加8千名移工,這些人數「蓋幾個科技廠房都不夠用」,加上營造業普遍有缺工問題,但僧多粥少根本不夠分,「或許政府評估後,可能優先核配給規模較大、持有案量較多的營造商,對中小型業者幫助有限,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。」
▼根據勞發署副署長賴家仁的說法,政策實施後,台灣預計一口氣增加超過2.8萬名移工,其中營造業將增加8千人。(示意圖/東森新聞)
游武龍強調,要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,政府除了開放移工,還要設法導正社會風氣,尤其讓年輕人對營造業有共同願景,「台灣年輕人大多排斥跑工地,還會嘲笑是做工的人,但在日本不一樣,人家當作工藝職人精神,年輕人不把泥作師傅等當作笑話,這是從教育以及社會風氣養成做起,讓產業勞動力不再出現斷層,才能真正解決缺工問題。」
他表示,台灣工地平均勞動力超過55歲,本土工人大多中年以上,如今放寬聘僱移工資格,或許能導入年輕勞動人口,但營造業缺乏的是技術工,不是只要人數夠、年紀輕就能解決問題,需要有專業認知或相關技術,要能勝任模板、鋼筋以及泥作等工程,必須兼顧人力素質,倘若新移工缺乏專業只能做勞力活,對建商未必有幫助。
(封面示意圖/東森新聞)